-
第一章节-一份来自云架构师的从业指南(顾问型销售的从业指南) 17
先看懂茶馆想做什么,或许你能更加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
-
Lecture1.1
-
Lecture1.2
-
Lecture1.3
-
Lecture1.4
-
Lecture1.5
-
Lecture1.6
-
Lecture1.748 min
-
Lecture1.8
-
Lecture1.9
-
Lecture1.1012 min
-
Lecture1.11
-
Lecture1.12
-
Lecture1.1330 min
-
Lecture1.1435 min
-
Lecture1.1504 min
-
Lecture1.1627 min
-
Lecture1.1714 min
-
-
第二章节-软技能之建立气质-如何快速建立识别需求的气质 12
气质这一块不拿捏好,别说转型,就连转身都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“硬、土、尬”
-
Lecture2.1
-
Lecture2.2
-
Lecture2.3
-
Lecture2.412 min
-
Lecture2.514 min
-
Lecture2.613 min
-
Lecture2.716 min
-
Lecture2.815 min
-
Lecture2.925 min
-
Lecture2.1009 min
-
Lecture2.11
-
Lecture2.1208 min
-
-
第三章节-软技能之初露锋芒-快速分析、挖掘并定性需求建立链接 10
怎么快速建立起来与客户的沟通频率,没有绝对的好办法,但有足够多的思路可供选择
-
Lecture3.1
-
Lecture3.209 min
-
Lecture3.313 min
-
Lecture3.410 min
-
Lecture3.511 min
-
Lecture3.612 min
-
Lecture3.7
-
Lecture3.8
-
Lecture3.915 min
-
Lecture3.1030 min
-
-
第四章节-软技能之进攻强化-二次"销售"成为用户的"员工" 9
把客户当做自己人,把热情转化成真诚~~
-
Lecture4.1
-
Lecture4.2
-
Lecture4.317 min
-
Lecture4.409 min
-
Lecture4.5
-
Lecture4.612 min
-
Lecture4.710 min
-
Lecture4.812 min
-
Lecture4.923 min
-
-
第五章节-硬技能之万能精油-经典方案的换壳艺术 6
写方案不难,关键是要学会快速画方案
-
Lecture5.129 min
-
Lecture5.238 min
-
Lecture5.319 min
-
Lecture5.427 min
-
Lecture5.5
-
Lecture5.643 min
-
-
第六章节-软技能之客户实录-一个讲人话的顾问的拿单战绩 8
一些简单的实践,大家可以吐槽也可以学习,当然也可以照搬过程,主要是自己要学习到里面的经验
-
Lecture6.120 min
-
Lecture6.2
-
Lecture6.323 min
-
Lecture6.419 min
-
Lecture6.518 min
-
Lecture6.612 min
-
Lecture6.732 min
-
Lecture6.850 min
-
-
隐藏章节-求生指南的自分析-「深度思考」 11
一些个人的工作经验,我愿与所有读者共勉
-
Lecture7.113 min
-
Lecture7.224 min
-
Lecture7.3
-
Lecture7.429 min
-
Lecture7.522 min
-
Lecture7.633 min
-
Lecture7.7
-
Lecture7.854 min
-
Lecture7.9
-
Lecture7.1027 min
-
Lecture7.1127 min
-
[重视实干]-致顾问型SE(Sales engineer)路上的你(下)
课程内容为空。
6个评论
离钱越近的地方越值钱。出钱在甲方,销售离钱最近,其次是市场营销,售前,产品,交付,研发,测试;所以做销售最有可能财富自由了。
一个商业闭环中,苦茶老师认为重要程度怎么排?那些却以不呢?
1. 不缺钱,有资本方或者母公司的靠山
2. 在恰当的时间进入一个有空间的市场,战略清晰,定位准确。(领导牛逼)
3. 稳定的商机来源(公司的垄断地位, 牛逼的老板人脉,牛逼的大销售),
4. 成熟的自研产品(研发牛逼)
从晋兵给出的选项中,我可能会选择4231这样的步骤。
国内太多披着科技的假面企业了,当然,苦茶不是吐槽。只是从本质上来看,他是经不起市场考验的~所以我认为:核心的自研产品+合适的风口,老板哪怕不是销售出身,他也会事半功倍的让公司“跑起来”。反过来想,我可能最希望开始有钱有商机,顺序也就变成了1324。
其实坦白的说,苦茶过去经历的公司大都是这两个路子,但后者会多一些。有了钱才会思考未来的路,而不是一开始就想好未来的趋势~,就好比MSP的企业(新兴)一样。都是优先考虑有钱,再考虑产品!不过也有比较投机的领导,在市面上扫过几遍后自立门户的弯道超车做法。比如现在正在做的新钛云服,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例子。
同时,我认为还可以增加一个选项:
5.拥有一定的积累(用户、营收~),以转型的路线进入一个新的商业闭环。
我认为第5点不是优势。转型太难了,失败率极高。(说起来都是泪)
1. 需要强有力的稳定的领导。领导转型的信心/能力有多大?反对的声音肯定有。能否坚持投入不好说。
2. 转型运营管理上有困难,放开手独立运营机会更大,有独立的财务权很重要。
3. 人员任用有困难。老企业的员工思维不一定适合新业务,有独立的人事权很重要。
4. 稳定的主营业务。一旦主业出现问题,转型首先被停止,先保命。
5. 原有的客户不信任,比如卖很多年硬件的突然说要卖云服务,客户难相信。搞不好得罪客户,原来的业务也做不成了。
6. 做为新来者,进入一个市场,面临的竞争可想而知。主营业务能帮多少不好说,不竞争就不错了。
实干文章就是干活多,重复看了不下三遍,还要回味很久才行。在
在厂商工作一般不重视考证,因为原厂就是品牌。但是进入一个新的技术领域,考证还是入门捷径。而且,一旦离开了原厂,证书突然就值钱了。新技术层出不穷,很少有厂商或者有机会全部在工作中接触,IDC, 虚拟化,云计算,容器,微服务,devops, 区块链,AI,大数据,证书永远拿不完,全栈技术积累全靠毅力(兴趣迟早磨没了吧)。
其实晋兵提到了一个怪圈,原厂的工作确实是一个肥沃的技术“土壤”,这是无可厚非的,包括我自身经历的企业。但不乏有有的工程师疯狂的考试认证,因为正如晋兵提到了,离开了厂商无非就是去两个地方,一个是系统集成商,另一个则是甲方的某个技术岗位。
所以证书多完全不压身,所以陷入了一个技术怪圈~就是不断的考试,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为新的技术付出宝贵的时间。这也是当下越来越多技术人表现出对业务不感兴趣的主因。
做业务如做人,各种人情世故,鸡毛蒜皮都要考虑。做技术如做题,专心一意,目标明确的逼近。但是,人是群体动物,总是要生活在社会中的。做业务能对你的人生观,世界观,总体素质得到重新审视。从这一点看,做技术似乎和社会脱节了。